2025农资行业至暗时刻:生存、转型与重生之路

2025-07-01 蓝孩子农资招商网


“ 2025 年,农资行业正处于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时期。从厂家到经销商,无论是大田区还是经作区,从业者们普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,整个行业仿佛陷入了一片泥沼,艰难前行。”


一、行业困境尽显:多重困境撕裂传统农资生态


01种植端:积极性跌入冰点

北方玉米价格持续低迷:东北地区种植户农资预算削减30%,“除草剂能用国产绝不用进口,能少打一遍绝不多喷”成普遍心态。

南方水稻减产还降价:去年水稻整体减产,收购价格海低,25年又碰上春播干旱,导致很多种植积极性都不高。

经济作物溢价失灵:柑橘、苹果等价格波动加剧,农户对高价产品抵触情绪蔓延,转而追求“保本式投入”。


02渠道端:价格战血洗利润

大零售模式异军突起:“把农资价格打下来” 的口号喊得震天响,然而这背后却是行业内卷的残酷现实。

 肥料倒挂怪象:原材料硫磺同比涨40%,但终端复合肥价格反降15%,经销商毛利率跌破3%。 

农药清仓乱局:厂家临期产品贴钱甩卖(如杀菌剂吨价从4.2万跳水至2.8万),渠道库存周转率下降22%。


03竞争端:跨界者重塑规则

国企降维打击:供销社依托政策补贴+统购统销,以成本价冲击市场(如15-15-15硫直接2700送到种植户)。

外行“打劫”渠道:农产品加工企业自建农资链,广西蔗糖厂免费提供药肥捆绑甘蔗收购,截流50%传统经销商客户。

电商革命:价格透明化绞杀,拼多多/抖音农资店同比增300%,同款农药线上价比线下低30%,倒逼传统渠道跟降。

 自媒体博主带货:很多自媒体博主,通过技术或农业信息分享引流种植户,再帮助农资企业宣传、带货,抢走了很多传统渠道客户。




二、企业与经销商的应对之策:行业玩家的生存法则


01企业缩编聚焦:断臂求生

砍区域裁人:某TOP10农药企业关闭6个非核心省份办事处,销售团队缩减40%,集中资源保粮食主产区。某国内大型硝基肥企业,从一个省至少2名销售人员,缩减至非重点区域1个人负责三个省。


02押注政策红利:

拥抱“一证一品”新政(80%不合规产品退市),头部企业加速登记证申请(如山东企业两年申报3000+新证)。


03经销商降利缩赊:现金为王

毛利率从25%→12%:河北经销商老李放弃杀虫剂套餐返点,转向现款快销品(如生物刺激素)。赊销比例压至30%以下:推行“买10赠1”现款优惠,坏账率从18%降至5%6。


04直播带货:打不过就加入

技术型IP突围:农艺师直播“病虫害诊断+产品套餐”组合(案例:某企业日销破百万,退货率仅8%)。

私域流量成胜负手:企业自建APP推送定制方案(如雅苒“问问农”服务2.1亿小农户)。


05多元化经营:跳出原有舒适区

企业多渠道操作:在传统渠道之外再开拓零售、大户直销团队,以此来提升市场占有。

 经销商多市场布局:如云南某经销商之前只做葡萄市场,由于去年葡萄行业衰落,看到了危机,今年新建团队,快速进军柑橘市场。


06调整产品结构:保住市场以求突围

       挪威雅苒国际在看到进口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,赶快在国内自建了水溶肥工厂,并跟国内复合肥企业合作推出了“欣倍荣”品牌。

       某经作区芸乐收的经销商,直接转战水肥发酵技术分析,帮助种植户节省成本,带动其他产品销售。


07服务替代卖货:

 经销商转型“飞防队+土壤检测”,服务费占收入比从5%提至35%。



三、未来已来:三大趋势重塑行业价值链

1专业主义崛起:技术成唯一护城河

       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,种植户对农资产品的专业性和技术含量要求越来越高。未来,能够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的企业和经销商将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。企业需要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,开发出更加高效、环保、安全的农资产品。同时,加强对销售人员的技术培训,使他们能够为种植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解决方案。例如,通过土壤检测、作物病虫害诊断等技术手段,为种植户量身定制施肥和用药方案,提高农资产品的使用效果,从而赢得种植户的信任和市场份额。



2产销一体化:从农资商到农业服务商

        从当前外行入局的情况可以看出,产销一体化已经成为农资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。通过将农资生产、销售与农产品种植、加工、销售有机结合,企业能够实现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,降低交易成本,提高整体效益。农产品加工企业涉足农资领域,不仅能够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性,还能通过农资销售与种植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,为农产品的收购和加工提供保障。未来,更多的企业将朝着产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,打造完整的农业产业链。


3分工专业化: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

        在行业发展过程中,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将成为一种趋势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的不断细分,企业和经销商需要更加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,提高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。农资生产企业专注于产品研发和生产,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;经销商则专注于销售渠道的拓展和服务的优化,为种植户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服务;农业技术服务公司则为种植户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和指导。这种专业化的分工能够提高整个行业的运营效率,推动农资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。


总结

        短期阵痛不可避免(预计30%企业退出),但政策清场(一证一品)、技术革命(生物制剂+数字农业)、模式创新(产销一体)将孕育更健康的生态。


        未来属于“三专”企业:专业的技术能力、专注的细分市场、专精的商业模式。


        2025年的至暗时刻,不是终点,而是农资产业从野蛮生长走向高质量重生的成人礼。






0
下一篇:短期供需博弈,长期看钾肥新一轮周期启动信号明确
上一篇:多因素施压,尿素弱势盘整或延续
最新产品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