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防治玉米涝渍?

2025-07-01 蓝孩子农资招商网

如何防治玉米涝渍?

玉米对土壤空气非常敏感,是需要土壤通气性好、空气容量多的作物。玉米最适土壤空气容量约为30%,而小麦仅为15%~20%,所以,玉米是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涝的作物。土壤湿度超过最大持水量80%以上时,玉米就发育不良(图127),尤其在玉米苗期表现更为明显。玉米渍涝灾害,特别是西南和南方玉米丘陵区,是影响玉米产量提升的重要限制因素。其主要应对措施有以下几点。


image.png

1)选用耐涝、抗涝品种 不同品种耐涝性显著不同,耐涝性强的品种,根系一般具有较发达的组织气腔,淹水后乙醇含量低,近地面根系发达,可以选择耐涝性强的品种。

2)调整播期,适期播种 在易涝地区改种水稻、高粱等耐涝作物,播种期应尽量避开当地雨涝汛期。玉米苗期最怕涝,拔节后抗涝能力逐步增强。因此,可调整播期,使最怕涝的生育阶段错开多雨易涝季节。

3)浸种处理 春玉米播种时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容易出现烂种,降低发芽率。要在种植前进行浸种处理,方法是在种植前,将玉米种子拌于1500倍神农素螯合肥、5000倍芸苔素内酯混合液中浸5~6h,使种子充分吸湿膨胀,捞起后,沥干水分,再用1000倍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种子,除去种子表面的各种病菌,然后种植。

4)排水降渍,垄作栽培 涝害主要是地下水过高和耕层水分过多而造成的。因此,防御涝害首先是因地制宜地搞好农田排灌设施。低洼易涝地及内涝田应疏通田头沟、围沟和腰沟,及时排除田间积水。有条件的可根据地形条件在田间、地头挖设蓄水池,将多余淹涝水排入蓄水池内贮存,作为干旱时的灌溉用水。要尽量避免玉米在低洼易涝、土质黏重和地下水位偏高的地块种植,应尽量选择地势高的地块种植玉米。在低洼易涝地区,通过农田挖沟起垄或做成“台田”,在垄台上种植玉米,可减轻涝害。玉米前期怕涝,高产夏玉米应及时排涝,淹水时间不应超过0.5d。生长后期对涝渍敏感性降低,但淹水时间不应超过1d。

5)中耕除草 涝渍害过后易使土壤板结,通透性降低,影响玉米根系的呼吸作用及营养物质的吸收。降水后地面泛白时要及时中耕松土,或起垄散墒,破除土壤板结,促进土壤散墒透气,改善根际环境,促进根系生长。清除田间杂草。

6)及时培扶植株 灾后造成倒伏的,如果涝害发生较早,植株可自行恢复直立生长。但在大喇叭口期后发生倒伏,植株已失去恢复直立生长的能力,应当人工扶起并培土固牢。但应尽量不损伤新生出的气生根,并注意清除叶面泥沙,以恢复植株正常的光合作用。

7)及时追肥 玉米受涝后,一方面土壤耕层速效养分随水大量流失,另一方面玉米根茎叶受伤,根系吸收功能下降,植株由壮变弱。因此,要及时补施一定量的速效化肥,促进玉米恢复生长,促弱转壮。

①根外追肥 根外追肥,肥效快,肥料利用率高,是玉米应急供肥的有效措施。田间积水排出后,应及时喷施叶面肥,保证玉米在根系吸收功能尚未恢复前对养分的需求,促进玉米尽快恢复生长。玉米田每亩用0.2%~0.3%的磷酸二氢钾+1%尿素水溶液45~60kg,进行叶面喷雾,每7~10d喷一次,连喷2~3次。

②补施化肥 植株根系吸收功能恢复后,再进行根部施肥。玉米处于抽穗扬花期以前的地块,每亩补施高浓度复合肥20~25kg,并于大喇叭口期或抽穗扬花期每亩补施尿素7.5~10kg,促进玉米恢复健壮。





0
下一篇:多因素施压,尿素弱势盘整或延续
上一篇:金豆盆景怎么养 金豆盆景的养护方法
最新产品推荐